当黄金“破防”,消费市场被“撕裂”!金店还能卖什么?
2025.07.15

金市裂变:首饰遇冷,金条火爆


微信截图_20250715145146.png


特朗普今年4月引用的“谁拥有黄金,谁就制定规则”,正成为市场深刻裂变的注脚。


中国黄金协会2024年数据显示:全国黄金消费量下滑9.58%,首饰销量暴跌24.69%,投资性金条及金币需求却增长24.54%。2025年,年轻人兴起贷款买金条热潮,对首饰消费意愿降温,甚至出现结婚“租三金”新趋势。


市场裂变不止于消费。去年某黄金品牌上市后股价飙升、市值远超同行,让传统金店惊觉:黄金市场规则已变。


“按克计价”模式吸引力不再,传统金店被迫自救:或转型高端奢侈品,或走薄利多销快消路线。黄金饰品难卖,金店未来卖什么成核心问题。


高金价与消费降级下的模式困局


微信截图_20250715145228.jpg


曾几何时,消费市场整体遇冷,黄金赛道却因独特“抗寒”特质脱颖而出,2023年众多一线品牌金店业绩创历史最佳。但好景不长,2024年行业业绩急转直下,2025年颓势依旧,业绩崩塌骤然降临。


在高金价与消费降级双重压力下,品牌金店长期依赖的传统模式短板尽显。虽早引入“一口价”产品,可核心盈利仍靠快速周转与门店扩张——将黄金加工成饰品赚加工费,再铺渠道扩规模。这不可避免地引发门店效率低、产品迭代慢等问题。


外部环境也极为严峻:结婚登记人数持续大跌,2024年仅610.6万对;金价却一路飙升。二者叠加,极大抑制了年轻人购买黄金首饰的热情。而且传统金店产品设计无新意、品牌力薄弱,难让消费者为溢价买单。无奈之下,金店纷纷大力促销,如“每克减30元”,却陷入“打折损品牌—客群流失—再打折”的恶性循环。面对“变天”的市场,传统黄金零售商急需新出路。


向上做奢品,向下玩贴牌


微信截图_20250715145305.png


行业寒流中,传统品牌金店艰难求生,另一些品牌却逆势扩张:或向上将黄金打造成奢侈品,或向下以“贴牌”模式收割加盟红利,演绎着黄金市场的生存抉择。


一批品牌攀登价值高地,复制奢侈品成功故事;另一批则下沉,靠加盟盈利,部分品牌高达70%甚至90%收入依赖加盟,还发展出两种加盟收入模式。这种轻资产“贴牌”策略利润可观。


下沉品牌聚焦三线及以下城市,2021至2023年,下沉市场加盟商销售收入占比超三成。其策略类似蜜雪冰城,虽2021 - 2024年毛利率低且低于同行,但构建了完整产业链,强调自身制造能力。


消费领域“K型分化”下,黄金市场也被卷入。向上攀登奢侈品或向下深耕加盟模式,成黄金品牌“生死岔路”,市场格局正加速重塑。


品牌金店重构稀缺性三大路径


微信截图_20250715145418.png


面对“向上”或“向下”的抉择,品牌金店探寻突围,核心是重构稀缺性,战略重心多在“向上”突围,体现在三大方面。


渠道上,优化结构:关低效门店,在核心城市开旗舰形象店;低线城市撤单一门店,开高端或特色店,退出部分低效市场,推动门店向体验式场景迁移。


产品端,向高附加值发展。某品牌传福、故宫系列IP产品零售额超40亿港元,高溢价产品占比大增;其他品牌提升“一口价”比例,跨界推联名产品、开辟新品类。


营销上,转向深度运营用户。某品牌革新会员体系成效显著,2025财年会员规模达5370万,贡献约65%销售额,会员年均消费额增长。


无论“向上”攀奢侈品高峰还是“向下”深耕加盟模式,核心都是构建新稀缺价值。但挑战不断,金价波动制约利润与定价,品牌构建的“稀缺性”是否真实、强大且可持续,是决定其未来的终极考验。

收起

扫一扫,联系我们